挂在高空中,天天日晒,还透风,再加上本地雨水不频繁,基本没听说过谁家的玉蜀黍在墙上发芽坏过。而且,还能防鼠。喂鸡的时候直接用棍子一捅,掉下来几个就可以了。方便。
这里,绕不开的一种作物,就是小麦。
这是一种让人心情复杂的东西。
老百姓特别想要,国家也特别想要。
很长时期,不少人家都把绝大多数收获的小麦,都上缴了国家。
这时候,小麦还没有特别好的品种。
比较高产量的一些叫做“矮早”,“宝丰”什么的。
本队此时的最高产量是,风调雨顺大丰收的年景,一亩地五六百斤。
可惜,此地十年九旱。
一亩地二三百斤是经常有的事情。地块位置不好的,靠近路边容易被行人和车辆践踏的地方,一个季度只有一二百斤也是有的。
不少人家都会去邻居家换点颗粒饱满,产量更高一点种子,等来年试着种种。着需要多付出一些品相差一点的小麦给人家。
都知道种子很好,但是种子真的很贵,还不好买。
更重要的是,此时,经常有人花钱买了种子,结果却被坑惨了。
也不知道是种子和土地不匹配,还是直接就是有人缺德,直接卖的就是假种子。
总之,大家都很谨慎。轻易不怎么敢去用自家的地去做试验品。
本来就是一年吃不上几顿白面的年景,上了当的话,家里先不说怎么样,国家是肯定会给你一张催收单的。
肥料,也是个能增产的东西。大家也都知道,还是那句话,此时还不好买。需要有点门路,有点面子才能稍微买到一点,完全不够用。
那几年,正远家,根本不敢奢望化肥。说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话,叫没钱买。说句扎心的话,那是根本没人卖给你。
浇地。也不容易,村子里有两眼机井。机井按小时收费,价格不菲。
正远所在队的北边隔壁那个队有一眼机井。但是地下水文情况不佳,一直出水量不大,经常只有半管子。不到干旱得实在活不下去了的的生死关头,连他们自己生产队的人都不怎么喜欢用。
大家都喜欢用最北端的那眼机井。出水量大。村子里绝大多数生产队的人都抢着排队用。
正远所在生产队是个例外,不怎么抢。
一方面不那么好抢。本就是外来户,虽然扎了根,但总是少数派,关键时候会吃点哑巴亏。
另一方面,正远所在的队距离这眼机井太远了。
一北一南,分处村子的两个远端。
光路上就有两三里远。更不友好的是,有不少水渠的构造直接全是泥土。
浇个地,少点人一起分担的话,你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坏掉了。
我为什么要花钱又出力的来白白的浇这两三里的水渠?
没事回家睡个觉不舒服么?既不糟践钱,还能省点粮食。
种子,化肥,浇地,都不容易。这粮食产量能高才怪了。
那么,想要提高点小麦产量,剩下的可操作空间就不多了。
家里有牛的,还好一点,可以多一点农家肥。
这一点,正远家根本没牛。农家肥也只有一个旱厕,基本可以忽略。
没有牛,加上那几年正远亲爷的影响,正远妈妈那几年就几度被逼的差点走投无路。
偶尔可以找到队里的人帮忙顺手给耕上一块地。正远大伯家帮助耕过好几次。但也只是偶尔能够帮点忙。正远大伯家主业是打铁,那是个天天需要开火的重体力生计。人家也是一大家子要养。能稍微帮衬你一点就很可以了。正远一家都很感激。
大多数的田地,需要正远妈妈自己想办法。
一个女人,在四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,能有什么办法呢?
早出晚归的,也就一个人带着孩子,早出晚归的,扛把耙子去田里干呗。
耙子大约宽二十公分,三根铁刺。一耙子下去,也就十公分刚刚出头的深度。正远妈妈可能需要一两万下,才能翻一亩地。而家里有接近十亩地。其中的绝大多数,都需要这个女人,弯着腰,一耙子,一耙子的手动翻下去。
她天天忙的都顾不得心疼旁边哭闹的孩子。
她连吃把炒豆,喝口凉水,伸展一下酸楚的腰身,都觉得占用时间。
再快点,再快点,……
时间不多了,……
再晚,就来不及下种子了!
这种做法,说实话,需要付出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艰辛。
但是,对不起,事倍功半。
老天爷不会心疼你。
众所周知的是,土地只有深耕细作才能有个好收成。
这种翻法,太浅了。
然后,就是播种。
那几年,对正远一家来说,这也是个老大难。
红薯,玉米都好一点。
红薯前面说了。
玉米,真的忙不过来了,收割完了小麦,连地都不用翻,直接在小麦茬子地里挖个坑,丢两三粒种子盖上土,一窝就完事了。
当然,有精力了可以有更精细的方法。
谷子、芝麻和小麦的播种,是必须事前翻好地的。然后,再用耧车播种。
这真的难为死了正远妈妈。
有牛的话,用耧车播种很容易。
没有牛的话,家里壮劳力多了,辛苦些,用人来拉,也能够勉强过得去。
正远一家没有壮劳力,连成年女人都只有一个。这时候,正远的两个舅舅都会主动来帮忙。
但人还是不够,拉不动耧车。还会找隔壁村正远的姨夫来帮个忙。另一个姨夫住的太远,也有正式工作,过年都没空过来一趟。
大家都很穷,也就只能来帮着出把死力气了。
这也充分体现了,那个时代,关键时候,外嫁女人们的娘家人的重要性。可能你不怎么用得到,但你最困难的时候,大都是可以找他们的。
那个时候,一家子是必须有男孩子的,那孩子不仅是传宗接代的工具,更是家里的顶梁柱,还经常是外嫁的姑娘们关键时候的靠山。
下了种子就安生了么?不是的。
玉米之类的,要补苗,要剔除多余的苗。
草木生长的季节,还要反复去田里除草。一个人去干的话,那真是无穷无尽的反反复复。一年也就有限的一段时间,田里没草。
田里没草的时间里,正远的妈妈也不得安闲。她还要不停的缝缝补补,给孩子们纳双鞋底子,做件衣服什么的。
总之,是做不完的家务。
另外,那几年,庄稼收获,正远家也是极为难过的,还好都有娘家帮衬,暂时不表。
那几年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噩梦。
但是,终究还是熬过来了。
虽然也没有好多少。
但终究,能够稍微喘口气了。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电子小说(m.dzxs8.com)不一样人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