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马不免要多说几句。
中原地区是不产马的,尤其战马。除了高官显贵能花重金买到优良的马匹外,一般人是没有能力的。
虽然民间有很多马,但那些都是劣马,根本没法做战马,甚至一般的长途骑行都不如驴或骡子好用。
民间的马大多数都只能用来杂交生骡子或者干粗活。
很多人以为马再次也比驴强点儿吧?
如果单讲奔跑速度确实强点儿,不过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又不是打仗,不是只追求单一速度的。
马的生理构造和其他大型牲畜不一样,它就一个胃,没法像牛那样先啃饱一肚子草回家再慢慢反刍细细咀嚼。
除非喂豆子或粟之类能量高的精饲料,否则就得一直不停地吃。因此,养起来特别麻烦。
北宋王安石变法就要求百姓分散承包来养军马,这注定是要失败的,普通农民不可能养出合格的军马来。
周德清骑的就是他几年前买的一匹驽马,相较军马差远了,不过比干粗活的劣马强得多。
周德清二人一个多时辰到了县城,他们自然是先去二叔周若辉的药材铺。
药铺在进城拐弯儿后的一条街道上,门面约两丈宽窄,靠墙的是药柜,前面是黑漆的柜台。
二叔周若辉抬头一看是侄子来了立马翻开柜台的挡板迎了过来。
二人在墙边的桌子旁坐定,伙计随后沏了两杯茶端上来。
周若辉问道:“你这从家里刚到县城就奔我这儿来了,是有什么事儿吧?”
周德清笑了笑说道:“二叔真是细致入微啊,一眼就看出我有事儿。”
周若辉哈哈笑了几声端杯饮茶等着侄子继续往下说。
周德清接着说道:“入秋后,官府征集了很多人去修黄河大堤,周家庄和刘家集准备采办些药材、粮食以及其他急缺的物资运送过去,我爹把这事儿应承了下来着我去办。
我这不是采办东西来了嘛!先来你这儿看看有多少伤寒、跌打的药材。”
周若辉放下茶碗沉思了片刻说道:“伤寒、跌打的病人很多,所以我们备的药材也不少。
如果只是周家庄刘家集这几百号人用肯定是够的,壮汉子伤寒发病的应该不多,跌打和止血的要多准备些。”
周德清奉承道:“还是二叔想得周到啊,天寒土硬,跌撞磕碰肯定时有发生,确实要多备些跌打止血的药材”
周若辉笑着说道:“那这药材的事儿算是定了,眼看着晌午了,等会儿咱们一起吃个饭吧,正好德汶也刚采办完回来。我让伙计告诉你二婶中午多弄几个菜。”
“嗯,药材有二叔你在问题不大。现在时间还早,我先去铁匠铺、皮具店转转,等会儿中午回来吃饭。”
周德清说完就站起来告别二叔往门外走去。
此县叫中牟县,紧邻黄河,是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发生地。
中牟县城虽然不大却也繁华多彩,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擦肩接踵,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,各种店铺的挑出的幌子也随风浮动。
元朝不怎么懂农业,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重农抑商,所以商业一度很繁荣,这个县城可见一斑。
这三年多周德清已多次来过县城,街道的情况他是了如指掌,没多大一会儿功夫他就到了铁匠铺。
“王师傅,忙着呢!哟,还是你这儿暖和啊。”周德清笑着跟老铁匠打了个招呼。
王师傅也是个爽朗的人,边敲打烧红的坯子边应声儿道:“那可不!咱这儿别的好处没有,就是他娘的暖和,全城也就泰祥楼的后厨能跟我这儿比。”
周德清和伙计们都哈哈笑了一阵,笑声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混成一片。
老铁匠把手里的活儿交给徒弟,转过炉子到周德清近前问道:“周大少爷来我这啥事儿啊?总不是来烤火取暖的吧?”
周德清笑着回道:“我来你这铁匠铺能干啥啊?当然是来置办些铁器。”
“往日缺些锄头、镰刀啥的都是仆人来买几件,现在怎么劳大少爷您亲自过来呢?”
“我们那两个乡去修河堤的人多,前边儿捎信过来让采买些器具和药材,里正着我家去办,我这不才一大早就从家往县城来了嘛!”
周德清几句话交代清楚器具种类和数量,并下了一部分定金,老铁匠承诺三天完工。
周德清从铁匠铺出来抬头看了看天空,乌云散了一部分,太阳近乎白色,阳光刺眼却并无多少暖意。
眼看已近正午,答应好了要去二叔家吃午饭的的,其他的东西是没时间去看了,于是唤上周雍一起向二叔家奔去。
堂弟周德汶见大哥回来赶紧招呼让他坐下,没一会儿二婶就把张罗好了的饭菜端了上来。
二叔问道:“你铁具皮具都看过了吗?”
“铁具跟城北的王师傅都说过了,定钱也下了。皮具还没来得及去看呢,等吃完饭我再去寻摸。”周德清边吃边说。
“嗯,伤寒药材我让德汶和伙计都抓好了,跌打药酒、药膏还有止血的也都备好了。”二叔周若辉说道。
“这就差不多了,药就先放在这里,反正去的时候也要经过这里,到时候一并拉走,不用来回折腾。”
二叔问道:“你们大概什么时候出发呢?”
周德清停下筷子回道:“这个我还不确定,要看我爹那边大车、力夫征集的情况,没问题的话三天后就可以出发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电子小说(m.dzxs8.com)据北:我在元末搞起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